时光荏苒,大师笔下的圣境现在依然还是圣境,神秘的湘西现在依然还是神秘,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的大山里回响,边城的那些人那些事依然在酉水河的陪伴下激荡回忆在脑海中。湘西之大,在其地域广袤;湘西之神秘,在其自然人文丰富多彩。沿着沈从文大师的脚步,我们一步一步的走进湘西,打开这幅优美的画卷,期待着我们一起享受这文化的饕餮盛宴……
01常德
尘心自息的我,以一棵树的姿势,伫立在古城常德之南的花岩溪,踮起脚尖,努力生长,期待能望见一路寻觅的你。你来了!背负诗意的旅人,用水晶般清晰敏锐的眼眸,来读我的心事,读我的美。
此刻,我乐于把自己自然化,化为一棵树,一棵枝干疏朗的树,阳光下,叶儿像抹过蜂蜜一般,浓处为红,淡处为黄,浓淡相宜,有徐徐的秋风吹来,温润,凉甜。
看那炉火中,冉冉升起的一缕烟尘;看那山道边,山民奋力托起的一车希望;看那老屋一角,主人与家犬逗乐的一幕温馨;看那夕阳余晖里,长桨摇碎的一湖波影;看那云海松涛间,万千白鹭舞动的一山灵动……这一幅幅图画,是本原的美丽,是朴素的存在,是贴心的温暖,是澄澈的表达。旅人,谢谢你!谢谢你的至真至纯!
02 辰州
沈从文笔下“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沈从文热爱沅陵,他把沅陵称作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辰州》一文中写道:“我最喜欢的是河街,那里使人惊心动魄的是有无数小铺子,卖船缆,硬木琢成的活车,小鱼篓,小刀,火镰,烟嘴。满地是有趣味的物件。我每次总去蹲到那里看一个半天,同个绅士守在古董旁边一样恋恋不舍。"
“美丽总是愁人的。我或者很快乐,却用的是发愁字样。但事实上每每见到这种光景,我总默默的注视许久。”……
“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象从这条河上,新得到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株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面前万象百物,对拉船人和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情感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
03 泸溪
泸溪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始建于梁凤明三年(公元619年),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源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流放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存地。文学大师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为沈从文生前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路和素材。
水墨泸溪,与乡村有关。这里的乡村,万物德宜,醉美舒悦。每当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了负氧离子高含量的深处,令人情不自禁地做着深呼吸。这里的乡村,生活很慢,没有车水马龙,只有你来我往。这里的乡村,全域皆风景,格外讨人喜欢,令人向往,让人贪恋。
04 凤凰
郁郁葱葱的山坡,古老而独一无二的吊脚楼,柔情似水的沱江,耐人寻味的古桥木栏,被雨水打湿的千年石子街,响彻着悠扬苗曲的乌篷船。投下深情的第一眼看凤凰,这里的情调与众不同。它不像江南般婉约清幽,像个小家碧玉;它不像西北般豪迈壮硕,像个粗犷勇汉;它有的是古老而宁静,像个纯美的农家姑娘,在沱江旁柔柔地洗着苗家衣服,肆意地唱上几曲动听的山歌。
“一个好事人,若从二百多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份皆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况下面,成为那个城市的固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
05 茶峒
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 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 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
诗人们会在一件小事上写出整本整部的诗,雕刻家在一块石头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画家一撇儿绿,一撇儿红,一撇儿灰,画得出一幅一幅带有魔力的彩画,谁不是为了惦着一个微笑的影子,或是一个皱眉的记号,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绩?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她从这分稳秘里,常常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一点儿不可知的未来,摇撼她的情感极厉害,她无从完全把那种痴处不让祖父知道。
――《边城》
行走线路